中国高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如何走出"有量无利"困境

¾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咨询师 李利

 

[接上]

 

二、案例:东辉电子高技术产品承接生产的收益分析

东辉电子是典型的高技术产品生产转移承接企业,十多年间,东辉电子先后投资承接了“第一代(TN-LCD)、第二代(STN-LCD)、第三代(2.5英寸TFT-LCD)、以及第五代(15、17英寸TFT-LCD)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其发展过程中持续存在的“有量无利”,是典型的高技术产品生产转移承接盈利规律导致的结果。为了更好的展示其盈利低下的规律性原因,笔者采用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做该项目时所采用的管理经济学分析方法,以东辉电子第一代技术的产品为对象,按照其产品的承接生产周期,即从初始承接到淘汰,完整分析该产品每个期间的成本结构及盈利情况,从而揭示其有量无利的原因。至于第二代、第三代以及第五代,道理相同,和第一代产品显示的经营规律是完全一致的。

1、承接初期,折旧成本、融资成本和学习成本吞噬了东辉电子90%以上的当期销售毛利

1992年下半年,东辉电子投资从美国购买了第一代TN-LCD液晶显示器件生产设备,主要生产电子手表、计算器等产品的液晶显示器件,总投资额为1.2亿元。由于东辉电子原先从事的是电子管生产制造,与液晶显示器件制造技术差异甚大,对于东辉电子而言,一切从头开始。从熟悉设备、到初步设计、试制、定型,付出了大量学习成本,93年上半年,公司投产的产品平均合格率不到60%,这意味着每生产一个产品,则报废一个产品。低效率的产出不仅导致销量增长很慢,而且常常无法按时交货,公司投产不到三个月,就发生了6起交货延迟纠纷,导致近40万元的经济赔偿。直到93年年底,公司的产品生产才有所改善,产品合格率突破90%。在这期间,东辉电子共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具体收益情况见下表1:

  表1:产品承接初期经济收益分析表

项目

金额(万元)

产品销售收入

8000

销售成本

1500

销售毛利

6500

常规成本(房屋折旧、管理费用等)

154

初始投资的折旧

4000

资本成本

1200

学习成本

770

培训投入

20

材料浪费

320

废品损失

390

经济赔偿

40

产品净利

376

盈利率

4.7%

  资料来源: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

  注:1)资本成本按照10%估算,下同;

      2)资产折旧按照五年使用期计算,折旧率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下同。

 

在承接初期,东辉电子的销售毛利率达到81%,但是,巨额初始投资使第一年的折旧成本高达4000万,占整个销售毛利的61.5%,学习成本则高达770万,占销售毛利的12%,加上融资成本,这三项成本占比总计达91.8%。因此,东辉电子在产品承接初期,即使存在很高的销售毛利率,但高昂的折旧成本、资本成本以及学习成本,吞噬了90%以上的毛利,最终导致东辉电子在93年全年盈利只有376万元,盈利率仅为4.7%。

2、产品进入高收益期,但高收益期过短,只有8个月

随着东辉电子对新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的熟练掌握,生产线的实际产能逐渐提升,94年初,同批量的产品生产周期缩短了一倍,产品合格率也稳定在95%以上,承接产品进入了发展期。稳定的质量、可靠的交货期、以及便宜的价格,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订单,公司销售收入也迅速增长,平均每月销售额高达1500万元。公司的生产能力已出现缺口。94年6月,根据市场发展势头,公司决定再次融资8000万,从日本引进了第二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将玻璃基板的加工能力提升了一倍。但与此同时,随着国际液晶显示器件采购逐渐转向低成本制造国家,原来从事该类产品制造的国际企业,纷纷将自己的工厂搬迁到中国,94年下半年,中国从事TN-LCD生产的企业迅速增加,到了9月份,东辉电子已明显感受到了竞争,产品价格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这标志着东辉电子的高盈利期已结束。在这期间,东辉电子总共实现了1.2亿元的销售收入,具体经济收益情况见表2。

 

  表2:产品承接发展期经济收益分析表(94年1月-94年8月)

项目

金额(万元)

产品销售收入

12600

销售成本

4700

销售毛利

7900

常规成本(房屋折旧、管理费用等)

110

初始投资的折旧

2140

初始投资资本成本

800

追加投资折旧

450

追加投资资本成本

133

产品净利

4267

盈利率

33.9%

  资料来源: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

  注:1)初始投资的折旧和资本成本均按照8个月计算;

      2)追加投资的折旧和资本成本按照2个月计算。

 

    在承接发展期,东辉电子承接初期的学习成本降至为零,初始投资形成的折旧成本也略有下降,使产品的实际盈利率迅速上升,高达33.9%,公司的盈利水平也明显提升。但是由于高盈利期只持续了短短8个月,只实现了4267万元的盈利。

3、进入承接成熟期,产品平均盈利率降低至2.69%

95年,随着第二条生产线的顺利投产,东辉电子迎来了销售增长的高峰,工厂也开始实行“三班倒”,月生产加工量已是去年同期的2倍。但与此同时,国内液晶显示器件出口竞争开始加剧,据统计,95年年初,国内已承接了近三十条第一代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中国已成为TN-LCD生产基地,产品供给开始出现过剩,价格下跌迅速。同类产品95年平均毛利率整整比93下降了近50%。在该期间,东辉电子累计实现销售额达3.8亿,具体经济效益情况见表3。

 

  表3:产品承接成熟期经济收益分析表(94年9月~96年2月)

项目

金额(万元)

产品销售收入

38000

销售成本

26300

销售毛利

11700

常规成本(房屋折旧、管理费用等)

220

初始投资的折旧

3820

初始投资成本

1800

追加投资折旧

3640

追加投资资本成本

1200

产品净利

1020

盈利率

2.68%

  资料来源: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

  注:1)投资折旧和资本成本均按照18个月计算

 

    在成熟期,一方面价格竞争激烈,另一方面,随着供过于求,采购商也开始进一步压价,产品盈利空间日趋减小,在这期间,即使东辉电子取得了3.8亿的销售规模,但实际的盈利只有1020万元,盈利率降至2.68%。

4、产品技术更新导致4887万元的沉没成本,致使淘汰期亏损4473万元

东辉电子第一代液晶显示器件产品需求于96年上半年开始出现变化,原有配套的产品技术开始升级换代,液晶显示领域开始大规模的引入第二代、第三代液晶显示器件。产品需求严重萎缩,第一代液晶显示器件已进入淘汰期。实际上,自96年上半年开始,东辉电子该类产品的订单开始迅速下降,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更是加剧了需求萎缩,生产线的开工率实际已降到20%,设备闲置严重。基于这种情况,98年上半年,东辉电子对第一代的生产设备进行处理,保留一部分设备,仍旧用于TN-LCD生产加工,其余设备中,对部分进行技术改造,用于第二代(STN-LCD)液晶显示器件的加工,其它不能进行技术改造的,则进行资产清理,共获得170万元的残值收入。

快速变化的技术导致东辉电子原先投资的第一代生产线失去了经济价值,关键在于原来投资的设备尚有5950万元净值没有回收,即使部分设备经改造后用于第二代产品的生产加工,可以继续回收以外,尚存在5057万元的净值,扣除已实现部分设备的清理收入,还有4887万元,实际上已经变成沉没成本损失。虽然东辉电子在淘汰期尚取得5000万元的销售收入,但巨额的沉没成本最终导致淘汰期出现4473万元的亏损。具体经济效益情况如表4所示。

  表4:产品承接淘汰期经济收益分析表(96年3月~98年4月)

项目

金额(万元)

产品销售收入

6000

销售成本

5300

销售毛利

700

常规成本(房屋折旧、管理费用等)

286

沉没成本

4887

其中:初始投资设备沉没成本

(设备净值×(115%)

1734

追加投资设备沉没成本

(设备净值×(115%)

3323

扣除设备清理收入

170

产品净利

4473

盈利率

74.55%

   资料来源: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

   注:1)为了便于分析淘汰期的产品经济效益,将98年4月以后所零星承接的业务估算1000万计入;

       2)由于部分设备经改造已用于第二代产品的生产,其净值部分应在第二代产品中计提折旧,本表  在计算沉没成本时,按照15%比例扣除用于第二代产品生产的设备净值部分。

 

5、全周期看,承接产品总计盈利1190万元,盈利率仅为1.84%

从东辉电子第一代液晶显示器件产品整个承接发展周期看,产品的销售量持续增长,销售规模也很大,但只有在承接发展期,存在较高的盈利率和盈利水平,而在承接初期以及承接成熟期,盈利水平均十分低下,在承接淘汰期出现巨额亏损。如果以整个发展周期来计算该类产品的收益,东辉电子第一代液晶显示器件仅带来1190万元的盈利,全周期盈利率仅为1.84%。整个承接发展周期的经济收益计算见表5:

表5:东辉电子整个承接周期的经济收益分析表

承接期间

销售收入

(万元)

成本构成(万元)

实际盈利

(万元)

盈利率

承接初期

8000

销售成本

1500

376

4.7

常规成本

154

初始投设备折旧

4000

初始投资资本成本

1200

学习成本

770

承接发展期

12600

销售成本

4700

4267

33.9

常规成本

110

初始投资设备折旧

2140

初始投资资本成本

800

追加投资设备折旧

450

追加投资资本成本

133

承接成熟期

38000

销售成本

26300

1020

2.68

常规成本

220

初始投资设备折旧

3820

初始投资资本成本

1800

追加投资设备折旧

3640

追加投资资本成本

1200

淘汰期

6000

销售成本

5300

-4473

74.55%

常规成本

286

沉没成本

4887

全周期

64600

63410

1190

1.84

                      资料来源: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

按照产品进行全周期的核算,可以看到东辉电子承接该类产品,虽然业务量很大,但实际盈利非常少,远低于一般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

 

三、高技术产品承接生产企业走出“有量无利”的6点建议

规律如不能自动导致一个积极的结果,那么就不能“无为而为”,在规律作用下作自然发展,相反,必须利用规律趋利避害,能动发展。虽然从整个高技术产品承接生产的周期看,最终结果必然是盈利水平低下,甚至是亏损,但这并不意味着承接企业必然会产生“有量无利”的结果,比如,如果承接企业在产业转移初期就开始承接,在产品进入成熟初期就有意识的进行再转移,就可以避免后期的价格竞争和沉没成本,不仅如此,如果承接企业采取恰当的产品组合战略,使各类产品都处于发展期,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盈利,而且还能够保证盈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中国高技术产品承接企业“有量无利”,是承接生产周期和特殊盈利规律支配下企业自然发展的结果,传统管理的改进方法,如成本控制、目标管理等,对于盈利能力的提升无济于事。承接企业若想走出“有量无利”的生存状态,必须在战略和经营两个领域积极思考,针对盈利规律,作出有效对策。根据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为该类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经验证明,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对高技术产品承接生产企业走出“有量无利”状态十分重要。

1、建立高技术产品承接生产周期监测模型

对高技术产品的承接生产周期和盈利规律的认识,是所有应对策略的基础和前提。高技术企业必须加强研究,或借助外部力量,针对自身产品定位,建立高技术产品承接生产周期监测模型,以便能正确判断各产品所在的承接生产周期和预测承接生产周期的阶段性变化,这样才能争取到决策和实行的时间——这将是高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的关键能力之一,它将在根本上决定着高技术产品承接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2、对承接产品生产阶段正确定位

承接企业宜将自身经营的产品期间定位为承接发展期。跟踪研究自身所在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技术更迭的周期,被承接企业的产品结构以及各类产品所处的发展阶段,掌握高技术产业转移的规律,在产业转移前期就开始承接,当承接产品进入成熟期初期时,有意识的进行产品生产转移——此时恰好处于其它企业生产线投资高峰,可以实现快速、抵损失的转移。这样既可以实现高盈利,又可以规避未来的沉没成本。

3、制订承接产品组合战略

首先明确现有各类产品处在什么发展时期,不同的发展时期,其市场需求特点不同,对资源的要求以及盈利情况亦不同;其次,分析每类产品的特点,制订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哪些处在高盈利期,哪些已进入淘汰期,哪些需要投资、哪些需要收割或者退出等;第三,考虑准备承接哪些产品,哪些先承接、哪些后承接,什么时候承接,确定明确的产品组合结构,一方面保证企业现有的资源比较能够满足各类承接产品的发展需要,减少投资和学习成本,另一方面保证整个企业有较好的获利及获利的持续性。

4、加强制造技术的学习,提高产品设计的标准化和模块化

注重对员工制造技术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生产加工的操作熟练程度和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接受能力,这样做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浪费和废品。另外,加强设计环节的标准化、模块化建设,缩短二次开发的周期,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试制开发等学习成本,而且可以加快进入高盈利期,延长企业高盈利时间,从而提升盈利水平。

5、注意资产投资的可积累性,尽可能延长设备的经济周期,降低沉没成本

企业在进行设备投资时,一方面需要考虑设备的通用性、专用性程度,通用性资产可交易性强,可采取投资或者虚拟使用等方式获得,即使技术更新,退出也相对容易;专用性资产可交易性差,一旦出现技术变化,极有可能变成沉没成本,可采用租赁等非所有权方式获取;另一方面,要考虑设备的兼容性和技术可改造性。尽可能提升资产投资的可积累性,延长设备的经济使用寿命。

6、建立客户管理与产品核算决策机制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产品的不同发展时期,决定客户的集中度,在承接初期以及发展期,保持高集中度,这样可降低经营成本,保持生产的稳定性,迅速获取利润;而在产品承接成熟期,则应该适当降低客户的集中度和对个别客户的依赖程度,分散经营风险,遏制采购方的谈判能力,确保在承接成熟期能够尽可能的提高盈利率。二是建立客户盈利评估体系,哪些客户对企业的盈利贡献大,哪些客户服务的成本高,建立盈利评估模型,帮助企业采取针对性的服务策略,包括客户选择、服务内容、谈判策略等,提高每个客户的贡献率;三是建立各类产品的盈利评估与监测体系,既包括某类产品整个承接周期的盈利评估和监测,也包括具体每一笔业务的盈利评估与监测,加强产品的各类成本的核算,帮助企业进行合理的定价与销售决策,提高每个产品的盈利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监测产品承接生产周期的变化,以便尽早作出有效经营决策。

 

[返回查看前文]

地址:上海市浦东银城中路68号时代金融中心33楼、32楼   邮编:200120 

 电话:021-55951999  邮箱:futh@futh.com.cn

Copyright©1999-2020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01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