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模拟,计划实控”管理模式,在根本上以企业总部的计划管理为主,并强调总部的权威性,但是在计划的形成、计划的监督执行、计划执行结果的考评及最后分配等方面,以关联主体之间的市场模拟契约为基础,目的是保证计划形成的科学性、计划执行监督的有效性、计划执行结果考评的准确性及利益分配的合理性。
该模式同时也是一个很有弹性的管理模式:可缩小契约模拟的范围和程度,从而在极端情况下成为类似纯粹计划管理的模式;也可以扩大契约模拟的范围和程度,从而在极端情况下成为类似纯粹市场模拟运行的管理模式。如何选择,可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管理者需要而定。
其中,参与契约模拟的部门主要是业务部门和主要提供专用职能的职能部门,对于主要提供公用职能的职能部门,一般仍采用完全的计划管理方式。
从过程看,该模式主要涉及5方面内容:
①合同签订和计划形成过程。如企业中的A业务单位根据完成业务需要,分别向B业务单位采购某部件、向物资处采购物资采购服务;B业务单位根据需要,向物资处采购物资采购服务。在总部的协调下,它们之间分别签订业务合同,然后所有合同经过总部确认和综合后形成总部的计划,再由计划部以计划任务书的方式下达各有关部门。
②合同执行和计划完成过程。合同的执行过程以各下游部门对上游部门的监督为基础,合同的执行过程即为企业计划的执行过程。一旦关联部门之间的合同被总部确认,则该合同就在性质上成为企业整体计划的一部分,日常执行由计划部委托各相应的下游部门进行监督,此时的下游部门实际成为总部的代表,实施对该部分计划的监督实施。在遇到严重冲突时,才有总部予以仲裁。
③仲裁强制。由下游部门监督执行计划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冲突,为了保证冲突的快速、有效解决,由总部进行仲裁,强制计划的执行。——此类事件出现应该成为企业业务建设的重要契机,从而保障该运行机制常规运行日益顺畅。
④考核过程。先由各下游单位考核、评价上游单位,结果提交总部。总部再综合各方面考核指标,最终形成对该部门考核结果。该结果用于对该部门实施奖惩、人员升降的依据。
⑤分配模式。部门贡献用关联价值增加值(RVA)衡量,关联价值增加值是其产品的内部市场被采购价与其内部生产成本之差。各部门关联价值按一定比例分成两部分:关联价值提存和关联价值剩余。前者提交总部,构成企业总部的收入;后者留给单位,用于二次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