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钢铁企业多从事综合型、一体化的钢铁生产。其产品特点是:1.产品线宽度窄;2.产品线长度短;3.产品线定制化生产能力差;4.产品线规模经济要求高;5.产品的市场细分程度低;6.产品附加值低。
其适应条件是:1.供给相对不足;2.市场竞争不充分;3.市场需求偏好稳定;4.市场单一;5.用钢类产业处于竞争不充分阶段;6.市场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要求不高。
其代表性的生产流程,如下图1。

未来钢铁企业的典型生产类型I。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是多品种、小批量、深加工、客户个性化要求较高的钢产品需求增加,传统的钢铁企业必须改造企业生产类型,以适应市场的竞争。其中一种典型类型I是,小规模、精于钢材深加工的短流程企业,它们不进行炼铁、炼钢生产,而通过外购满足加工需要。
其产品特点是:1.产品线宽度窄;2.产品线长度长;3.产品线定制化生产能力强;4.产品线规模经济要求不高;5.产品的市场细分程度高;6.产品附加值高。
其适应条件是:1.供给充分、甚至相对过剩;2.市场竞争充分;3.市场需求偏好不稳定;4.市场多元化;5.用钢类产业处于激烈竞争阶段;6.市场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要求高。
其一般生产流程,如下图2。

未来钢铁企业的典型生产类型Ⅱ。由于竞争需要而产生的类型I企业,需要类型Ⅱ的钢铁企业出现,否则类型I企业就失去了生产的基础。类型Ⅱ企业专门从事炼铁、炼钢生产,其产品主要满足类型I企业的加工需要。
其产品特点是:1.产品线宽度更窄;2.产品线长度更短;3.产品线定制化生产能力更差;4.产品线规模经济要求更高;5.产品的市场细分程度更低;6.产品附加值更低。
其适应条件是:1.大量存在钢产品专门加工企业;2.钢产品最终消费市场竞争充分;3.钢产品最终消费市场需求偏好不稳定;4.钢产品最终消费市场多元化;5.用钢类产业处于激烈竞争阶段阶段;6.钢产品最终消费品市场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要求高。
其一般生产流程,如下图3。

两类企业的优势比较:类型I企业的优势是技术优势,该类企业专门从事钢材的深加工、科技含量高,因此要求加工企业具备较高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的能力;同时还有市场优势,由于直接面对钢产品的最终消费市场,因此要具备很强的市场开发和管理的能力,市场优势明显。类型Ⅱ企业的优势是成本优势,该类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成本竞争,是否具备成本竞争的优势成为这类企业最关键的问题。成本优势主要有两个因素构成:规模经济程度和区位优势(企业所处区位决定了企业的原材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