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制科研院所向创新型企业转型,为什么没能成功?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

 

国家最初希望转制科研院所成为创新型企业。

但大部分科研院所转制后要么越来越弱小、勉强生存,要么虽然从规模上有很大突破但基本都走向一般生产制造型企业。这两种情况下,科研资源严重削弱、科研管理也明显退化——而相比之下,军工类院所或划入集团的科研院所,其科研力量则保持的相对较好。结果到后来,只能将这些独立科研院所再次划归给大型国有集团。

 

失败原因:技术创新环境不具备,创新型企业过少。

进入市场后,科研院所虽然压力大了,但压力大不一定就能搞出科研,结果是往后跑、滑向低端产业。改革时机过早,技术创新环境不具备:那时企业发展方式非常粗放,在这样的产业体系里,科技真的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吗?——可能有但远不如房地产及其它投资;科技真的会给企业带来产业的竞争力吗?——长期是但短期未必。

从个人消费品看,比如微锅炉,你的技术可能可以生产出更高技术质量的产品,但外观设计可能还不太好看,而格兰士等为代表的中低端制造企业可以生产非常廉价的、技术水平偏低的产品。在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要么买便宜的要么就买进口的)下,科研院所的产品很难得到市场认可,它活不下去。——当然,这也与国家对产品质量控制的最低标准设置和管理有关。

从面向企业的消费对象看,技术服务对象是企业,但这些企业没有需要,看不到技术的价值。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科研院所只能自己生产出完整的产品,而不能依靠技术本身求得生存。创新型企业过少,依靠科技进步的企业过少,导致转制科研院所和其它科创企业的生存或者说消费环境恶劣。

 

现在虽然环境有所改善,但很多科研院所元气损耗过大、无力仅依靠自身发展成创新型企业。

当时,整个社会对技术和创新不相信、不渴望,现在明显更真心真意,得到科研院所往往如获至宝。现在外部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科研院所元气已损耗过大——科研资源弱化、科研跟踪断裂、科研人员断层、科研能力退化。当下看,这些科研院所自身大多已不具备直接发展成为创新型企业的基础。

 

国家改变策略后将科研院所都并入大型集团,但这些集团在改造和利用科研院所时应注意到其特殊性。

当前,一些科研院所被并入了大型国企集团,但这些集团是否有这个耐心让它们恢复元气,可能来了就想“摘果子”——要成果、要产出。面对经历过十多年独立发展艰辛后的科研院所,应在改造和利用时关注一些特殊方面:

一是,需要在构造集成创新体系时,首先在科研资源和科研管理上增加投入与关注。虽然这些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弱化严重,但相比集团内其它主体,科研院所对科研过程、科研理解还是丰富得多、深刻得多,但目前也必须加紧恢复。——这也是很多新建的中央研究院,即便调派精兵强将、大力投入,也很难在几年内取得任何实际成效的原因之一。

二是,要处理好科研院所自带的产业公司。科研院所原有产业公司应定位在为科研需要而存在的产业,衡量的标准也不是这些产业的规模、利润等。树立对科研成果、科研人员的尊重,而不仅仅是靠经济激励。具体讲:对于新技术或集团暂时没有的产业方向,走到产业孵化状态,然后衡量其价值(并不一定就是给钱,关键是衡量价值贡献)转移给集团进行大规模产业发展;对提升性技术进步,这种产业最好不要自己做,而是为当前集团中已有的产业公司提供科研成果。

 

 

 

  了解更多理论、知识、案例等最新研究,

  请加微信公众号“FUTH企业创新发展”,

  免费获取复斯公司企业创新发展研究。

 

 微信号:FUTH-CXFZ

         地址:上海市浦东银城中路68号时代金融中心33楼、32楼  邮编:200120 

         电话:021-55951999、15300723386(业务咨询)  邮箱: futh@futh.com.cn

         Copyright©1999-2020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