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创新竞争真相,科技创新就带不来发展

——市场类型、竞争规则、行为选择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

  

为什么苦心研发的产品没带来预期的市场效果?为什么加大创新和改革力度仍带不来改善向好的发展局面?很多企业把这些归结为科研项目及其实施问题、或改革力度还不够之类,然而多年过去了,这种“罪己”逻辑并没产生什么实际效果,“科技有创新但企业没发展”问题仍在继续。

随着更多企业加入科技创新行列,创新竞争出现了很多反常识现象,沿用传统竞争眼光看市场、不研究当前创新竞争的新规律新特点、囿于现有认识闭环里强行强为,必免不了重蹈覆辙。须认识到:以前,创新失败主要源自技术失败、研发失败,现在更多是创新经营失败、创新发展模式失败。创新,表面上比的是研发能力和产品技术竞争力,背后比的是创新经营水平和创新发展模式高低。在没有创新竞争分析框架、缺少创新竞争规律认识、更缺乏创新竞争推演模型情况下,企业的创新经营就无所适从,创新模式选择也只能是人云亦云,所有运行和执行体系更不可能有持续一致的竞争指向。

要重视市场,就得研究创新竞争、做好创新经营,这虽是常识,但却也是当下我国很多企业创新发展的一大盲区。

 

传统企业创新竞争困境:科技创新带来的为何不是蓝海?

以技术引进和其它传统手段(如资本运营、多元化、市场营销等)为主要发展方式,是我国多数企业长期以来的基本做法。在上一经济发展阶段,这些企业(后称“B类企业”)生存和发展状况普遍较好。其中,大型国企基于日常运营维持及必要的技术进步需要,会配置一定技术力量,也会开展少量创新工作——即常说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但因当时科技创新在这些企业中处于很辅助或微末的地位,所以科研项目长期停留在低水平状态。若以创新竞争的两个维度(创新程度和创新速度)衡量,其属低创新慢创新类型——后称“B类创新模式”。

B类创新模式虽是一种竞争表现较低的创新模式,但在主要依靠运营发展手段为主的竞争时代,这类创新在实践中可以存在,且非常普遍。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以及创新型企业(后称“A类企业”)直接运营全球范围生产资源的能力加强,使得包括我国在内各类依靠技术承接实现发展的传统企业,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现有产品被新技术打压,技术承接成本高、消化过程长,有效盈利期显著缩短,优势技术迟迟承接不到……支撑传统发展模式的经济合理性正在瓦解。这意味着低创新慢创新模式日渐失去存在空间、须向高级模式升级。事实上,向创新型企业转型几乎已成为我国很多行业B类企业的唯一出路。

从近十几年的实践行动看,B类企业升级创新模式的方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对于创新度不高的必要项目,通过提高创新速度来加快研发和技术产品的上市节奏——向快创新提升;另一个是着眼战略性新兴技术和产业领域,增立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加大科研投入——向高创新追求。具体到大型国企集团,前者表现为要求下属产业单位加大研发投入、多出快出技术成果、重点服务现有产业;后者表现为在集团总部层面新建高水平研究机构,或依托现有大院大所,构造含盖集团内多级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前瞻性布局一批科研项目,集中力量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实施。

设想中,只要做到快创新或高创新,老产业就能逐渐摆脱眼前红海,新产业亦可迈进蓝海。然而这样的局面在多年努力后并未出现,不仅加速推出的微创产品仍在红海中缠斗,且运营体系支撑和消纳创新的节奏在下降;同时,几经延迟、重金打造的科技产品也并未表现出预期的竞争优势,且持续时间(生命周期)短、远难弥补前期投入。

传统企业向高级创新模式走,少数挺过科研失败风险考验的幸运儿,为何迎接他们的不是蓝海?是还不够快、不够高?当前确实有很多企业把在创新竞争中的失败归结于此,因而继续在筛选更好项目、加大科研投入与人员激励、强化项目过程管控等领域下功夫,因为始终坚信:只要创新资源投入足够多、人们足够努力、坚持足够久,就能实现更快、更高,也就能彻底摆脱红海、进入蓝海。真的是这样吗?

 

剩余内容,请在“FUTH企业创新发展”微信公众号中继续阅读。
 

 

 

  了解更多理论、知识、案例等最新研究,

  请加微信公众号“FUTH企业创新发展”,

  免费获取复斯公司企业创新发展研究。

 

 微信号:FUTH-CXFZ

         地址:上海市浦东银城中路68号时代金融中心33楼、32楼  邮编:200120 

         电话:021-55951999、15300723386(业务咨询)  邮箱: futh@futh.com.cn

         Copyright©1999-2020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