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观察企业科技创新体制

——以某集团为例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

 

科技创新体制,指企业在科技资源和创新功能的配置上,对多主体关系、多技术关系、多产业关系和多发展方式关系的总体安排与处理框架。其中,从组织架构和集分权角度进行的体制观察(主要属多主体关系维度),在实践中较为成熟和普遍,但也由于其相对简单,孤立使用对当前多数企业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而言,价值不大。在实践达到一定深度后,必须从体制的“业务内容”上进行剖析,才能推进改革——其重点是后三类关系维度。

多技术关系、多产业关系和多发展方式关系,不只是三个维度,它们之间更有着密切的相互关联与影响,这些关系从大类看有15种,具体类型则更多。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直接关乎科技创新体制改革能否深化下去。但无论实践者是否主动做出处理,这些关系始终存在于每一个现实的体制中,只是当其并非出自主动设计与构造时,常常是混乱和低效的。

下面就以某集团为例,用多维框架观察其科技创新体制,以资企业加深理解,拓展体制改革的实践思路。

 

案例介绍:基本业务情况与科研资源分布

该大型集团(后简称“D集团”),2002年重组成立,业务涵盖电力、煤炭、煤化工、能源服务等,近年进入新能源领域。该集团目前有两个直属科研单位: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和新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其它众多二级单位主要是电力生产单位,基本没有科技创新力量。

科学技术研究总院(组织结构如下图):2013年组建,有六个分院;院部层面及下属各二级分院,都建有技术创新中心。

新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组织结构如下图):2017年成立,2019年起与集团新能源事业部合署办公。

 

对D集团科技创新体制的多维度观察

Ⅰ.在多产业技术关系的处理上,属“双体系模式”

在D集团中,以两个科研主体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体系,分别回应新、老两类产业创新发展需求。

从创新发展任务看,该集团当前既有传统业务(煤电)运营与发展问题,又有向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发电)转型发展问题。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在资源评估、选址、建设、运营、支持等方面科技需求不同,因此其采取两套相互独立的科技体系分别加以回应: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为代表的创新体系主要针对传统煤电产业(但并不限制其开展新能源方面研究);以新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创新体系针对战略新兴产业。

(注:文中涉及的理论内容及各种体制的具体问题分析,参阅文末所列相关材料。)

Ⅱ.在多主体关系处理上,新老产业表面为“集中创新体制”,但实际存在差异

D集团的两个科研主体,都是集团一级创新主体,而其它二级主体几乎没有科技创新资源,因此从形式看属中央研究院性质。所以看上去,该集团在新老产业上都是“集中创新体制”,即一级创新体制或中央研究院模式。

但深入到两个创新主体的内部具体结构看,包括进一步从科技创新的诸多活动(战略规划、项目立项与变更、项目过程管理与评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及其业务管理权的实际行使看,二者却有着显著不同:在新产业上,采取的确为集中创新体制;但在传统产业上,实际更接近于分散创新体制。

科学技术研究总院下辖多个分院,其自身体制是二级创新体制,即院总部是一级科研主体,各分院是二级科研主体。进而从管理性质上看,这些二级科研主体当前都是作为科研业务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相互间比较独立。所以在科研工作上的集成化程度很低,创新活动总体上处于较分散状态。

Ⅲ.从多发展方式中的技术关系看,属“三中心合一体制”

从技术发展方式区分,企业的业务体系有三种基本类型:以技术持续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发展方式——创发;以模仿、引进、吸收等手段实现技术不断进步的运营发展方式——运发;技术长期保持不变下依靠非技术手段竞争与发展的运营方式——运营。

目前,D集团新老产业各自在三类业务体系的技术配置上,都采取了“三合一”模式:两个科研主体都既是运营的技术保障中心,又是运发的技术中心和创发的研究中心。其中,①运营的技术保障中心:指满足产业运营需要的生产技术管理和技术支撑保障职能,如技术监督、设备运行状态例行检查、技术保障等;②运发的技术中心:指通过现有技术(包括学习和引进方式)实现提质、增效等运营发展性质的技术工作,如煤电机组技改等,还包括通过新技术线(如信息技术、大数据等)的引入实现运营发展;③创发的研究中心:指技术创新发展类科技工作,典型的是对新兴技术的开发与使用。

从其具体的功能状态看,现在前两类是该集团科技体系的主要功能,且第一类更是该集团的实际重点和主体性工作。

Ⅳ.从产业与技术的关系处理看,新老产业分属不同产研结合模式

在传统产业上,产和研在主体上是分离的: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及其下属各分院都只具技术中心功能。

在新兴产业上,产和研由一个主体承担:新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既是产业发展中心又是技术中心。因此在新能源产业上,该主体的功能定位实际是“六个中心”:产业运营中心及其技术保障中心、产业运营发展中心及其技术中心、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及其研究中心。

除此之外,D集团还有一个其它企业不常见的突出特点,即从企业的主体类型看,在新兴产业上它还是三类性质主体的一体化:即科研主体、设计主体和产业主体全部由一个主体承担——集中体现在新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四中心的设置上(参见该院组织结构图);且设计主体在功能上还比较完整,有前端的勘测和后续的工业设计;而其产业主体功能,因尚处发展早期,目前主要表现为顶层管理功能。

 

D集团面临的体制改革难点:平衡三类科技需求

从管理角度看,业务价值产生的直接领域有三个(如下图):①价值对象系统。其是企业的经营对象、价值承载,包括客户/市场及其结构、产品及其组合、业务及其模式等;②价值工艺系统。其是业务价值实现系统的“硬系统”,包括生产制造系统、市场营销系统和科研开发系统等;③实施运行系统。其是业务价值实现系统的“软系统”,包括运行方式、组织体系、业务管理体系、职能管理体系、激励约束机制等。

从科技发展方式及其作用的价值领域看,企业的业务系统也可分为三类:创新发展系统、运营发展系统和运营系统。其中,前二者通过改变价值对象系统、价值工艺系统和实施运行系统创造价值,区别在于技术是自主创新的还是引进学习的,而运营系统主要是在不改变上述系统的情况下开展业务与管理活动。

D集团目前并存三类业务系统,且都需要技术工作——创发类技术工作(A)、运发类技术工作(B)和运营类技术工作(C)。由于我国电力体制原因(市场煤与计划电),发电企业运行压力很大,近年该集团在运营和运发上都更加强调技术手段使用,并在增加运营类技术工作力量的同时,加大运发类技术工作和创发类技术工作的投入。——其实进入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后,大部分企业都与该集团一样,即便是运营工作也需要硬科技手段的参与。以前只有涉及新产业、新产品时才需要科技创新,后来运营发展也需要科技及其科技进步,现在是如果想运营维持在不变的水平上,也需要科技手段或科技活动的参与。

从工作量和资源投入看,D集团在三类技术上的配置现状是:C>B>A;然而从企业发展的需要看,该集团未来要在维持(或必要的增强)B和C同时有效提升A。问题是,三类技术活动虽都属技术类工作但管理性质差异巨大,如何做出兼容性的体制安排——这实际上正是该集团现行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难度很大。

实践中像D集团这样的企业很多,科技工作贯穿了运营、运发和创发三大体系,需要置于多维关系下思考科技活动、科技工作、科技管理、科技组织等——体制如何搭建,机制如何兼容,里面那些看不到的内容与联系又如何识别、培育和形成……这些都是企业在设计、改进或理解一个科技创新体系时所要重点关注的。

 

 

 

  了解更多理论、知识、案例等最新研究,

  请加微信公众号“FUTH企业创新发展”,

  免费获取复斯公司企业创新发展研究。

 

 微信号:FUTH-CXFZ

         地址:上海市浦东银城中路68号时代金融中心33楼、32楼  邮编:200120 

         电话:021-55951999、15300723386(业务咨询)  邮箱: futh@futh.com.cn

         Copyright©1999-2020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